莱阳市坚持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,将劳动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、日常生活、动手实践、文化教育相融合,形成以劳育美、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,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。
一是将劳动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相融合,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。各学校把劳动教育列入必上课程,探索开发了“开心农场”“红领巾种植园”“葫芦烙画工作坊”“梨文化与衍纸作品”等丰富多彩校本特色课程,使爱劳动、劳动最光荣等理念根植在中小学生的心灵,提高了学生对劳动的兴趣。举办了莱阳市首届“勤动手 百花放”中小学生多彩实践节,为广大师生搭建起交流平台,展示学校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成果,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,促进全市劳动实践教育的创新发展。
二是将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融合,培养学生爱劳动的良好习惯。将五月定为“劳动月”,做饭、刷碗、洗衣服、叠被子,让学生亲身体会劳动的艰辛。每生每周以填写一张“家务劳动情况记录表”的形式进行活动记录,每周进行自我小结,家长对孩子一周的家务劳动情况进行积极客观的评价。形成良好互动与监督,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、必备的劳动能力、良好的劳动习惯,形成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。
三是将劳动教育与动手实践相融合,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。因地制宜利用校内外土地资源,打造鱼虾养殖、花卉果木管理、蔬菜作物种植等实践园地,以采摘豌豆、葫芦烙画、种植作物、采摘茶叶等劳动为依托,开展劳动实践、农作物义卖、写观察日记等活动,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、观察、审美、动手和写作能力,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,在体验中丰富情感。
四是将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,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。师生选取中外劳动诗词名篇进行线上朗诵、班级或年级内分享,开展形式多样的“学党史、敬劳模”观摩活动,通过征文、绘画、摄影的方式向身边的劳动者致敬,让学生树立向劳模学习的思想,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促进学生树立“劳动最崇高、劳动最伟大、劳动最美丽”的劳动审美观,让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、体验美、鉴赏美、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,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。(曲祥勇)